沃時文化為TFAI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執行「109年度口述歷史影像紀錄計畫」,以中國電影製片廠為主題,展開一系列的老影人口述史訪問。在台灣三大公營製片廠中,中製廠因為直屬國防部,具備文化戰略及政宣功能,一直罩著神秘的面紗。這次,沃時文化透過六名老電影人的訪問,展開一段台灣政宣影史之旅。 1980年代,中製廠與中影決定合製《苦戀》。他們找上的導演,是前不久才以反共電影《假如我是真的》獲金馬最佳影片的王童。尚未解嚴的時代,導演該如何無中生有,重建出對岸的故事場景?近四十年過去,王童與歷史作品重新面對面,為我們揭露當年銀幕上看不見的那些故事……
在那個尚未解嚴的年代裡,所有與「赤色
–《苦戀》(1982),王童導演,中製廠與中影合製,改編自中國劇作家白樺的同名傷痕文學小說」相關的象徵和物件,都被嚴密控管,紀錄影像也難覓。最終,王童如何以電影的「魔術手法」,重建出極具說服力的時代大背景?「我在那個軍情局,陽明山下的情報局,待了兩個多禮拜,專門看這些東西。我看到真正的大陸的成品,紅衛兵的包包、帽子、手冊,都在那邊看,請美術人員訂做。我們這些照片,在印刷廠印出來還要登記,印多少張,警總還是警察局,都要報備的,文工會…印出來不能流失。所以大陸符號、毛澤東相,拍完都要燒掉的,小紅書、毛澤東語錄、中共的黨旗、國旗⋯⋯所以只有中製廠可以跟中影合作。」
拍攝時間:2020年08月04日
拍攝地點: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
受訪者:王童
主訪人:林文淇、陳亭聿
陪同訪談人:林姵菁、陳韋臻、陳睿穎
拍攝:莊凱宇、趙浩宇
燈光:施謙純
協力:甘海蓉
剪接:莊凱宇
片頭尾配樂:游學謙
影片內容選取與校正:陳亭聿、林姵菁、陳韋臻
合作單位:好隊影像有限公司
計畫顧問:林文淇